其实不仅喝茶的人会这么问,做茶的人,卖茶的人都一直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个体。对于喝茶,“萝卜青菜各有所爱”,大众也有不同的喜好,不同的喝后感。针对不同群体,看法也不一样。
普洱茶源自大自然,茶农是大自然的搬运工,每一片茶叶源自茶农一片片的采摘,个中艰辛不用多讲。
茶农眼里的好茶必定是生长在高山云雾里,而且每次采摘需要多次辗转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,还是一天仅能采摘5公斤的鲜叶。
目前市面上好的普洱茶厂,尤其是正规生产厂家,茶品好坏是有一个客观硬性标准的。
好的普洱茶厂,不仅能做到这些硬标准,还能发挥每一座山头的不同特性。做出的茶不仅品质有保障,而且市场上认可度也很高。这类茶的特征性风格,通过品质差异区分可以把风格特点发挥到极致。
通过这种对品质等级的区分,可针对性开发市场,增加市场占用率,达到提高企业利润,维护品牌形象,强化茶叶独特风格形象等目的。良性循环之后,更好的茶给茶厂带来更多利益。
例如老同志、下关、大益等有名茶厂,通过对茶原料的把控,从而在市场上形成稳定的品牌效应,有忠实的客户粉丝,这都是茶厂对原料、工艺、仓储等环境努力下的结果。
普洱茶有不同山头,对茶友来说,只要合乎基本前提条件,不同品类的茶价格有高低,但并不能代表身份贵贱。
茶有不同风格,人有不同喜好。比如你喜欢清香,他喜欢浓香;你喜欢绿茶,他喜欢红茶;譬如榴莲,有人嫌它臭,有人爱它香,正所谓彼之蜜糖,我之砒霜。喝茶也需要理解包容,茶叶没有高低贵贱,只是风格不同。
所以,只有在某一固定风格茶类范围内讨论品质差异才有意义,一种茶类从差到好,依次排开的品质梯度,对应价格也是越来越贵。
对个人来说,喝茶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往往高价茶,才要悠着点喝。喝茶富有富过,穷有穷法,量力而行,不可强求。自己日常茶的品质水平决定了自己对好坏茶的评断标准,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”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我们每一个人。
从茶农到茶厂再到喝茶人手里,每个人对好茶的定义都有不同。在这些特殊场景中,能满足要求的就是好茶。可能和茶品质好坏有关,也可能毫无关系。
